close


謹「詹」於




中國是個咬文嚼字的民族,應用文尤然。中學時代,大家都背過一長串必須依照身分、長幼、親疏不同而妥適選用的提稱語、問候語、末啟詞。儘管這些「尊鑒」、「道鑒」、「賜鑒」、「大鑒」、「惠鑒」的文言意義,現代人已鮮能一一區辨箇中差異,但這些抖不落的遺產還是不斷緊箍著我們。


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不理會字面意義,只需根據少許規則直接套用這些制式文字。譬如說:對祖父母、父母親輩的長輩要用「尊鑒」,對師長用「道鑒」,對普通長輩用「賜鑒」,對平輩用「大鑒」或「惠鑒」。不過最近我卻遇見一次不能不求甚解的情況。


一般來說,喜帖內文可分為「男方家長用帖」、「女方家長用帖」、「雙方家長用帖」三種署名方式,若家長能接受的話,新一代人類也可能改採較西化的「新人用帖」形式(像我之前設計的電子喜帖,就是以「新人用帖」的名義向平輩邀請)。不過正式印刷的喜帖,因為還有長輩要寄,所以還是採用傳統一點的「男方家長用帖」樣式比較安全得體。


從以前收到的眾多喜帖,以及喜帖商家提供的範本看來,傳統上,喜帖內文都會以「謹詹於」三字開頭。我雖然不知道「詹」這個字的文言意義,但既然大家都這麼使用,應該不會有問題吧?不疑有他,直接沿用。


岳母大人過目後,卻提醒我們:



有位牧師曾向她提過,不能用「詹」這個字,要改成「訂」。



我很納悶:「詹」這個字不是比較文言嗎?「訂」這個字好像太白話了一點;應用文不是愈文謅謅愈顯得體嗎……難道還有其他的原因?


教育部國語辭典對於「」這個字的解釋是:「選定」。嗯,實在看不出有何不妥。難不成要去找本長於文言典故的大字典?


且慢,且讓我先用「謹詹於」三個字去 Google 搜尋看看……結果我從某一份高中三年級的應用文試題中發現有這麼一條選擇題答案:



詹,占的借字,即指占卜。是說經占卜而擇定。



呃,當年我的高中課本怎麼沒提到這回事?(還是說我當年太混了……)


所以啦,如果你的長輩親友對於「詹」的文言典故有此避諱的,就請改用「訂」吧!儘管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詹」的典故……


不過我想,這些過於陳腐的文言遺跡,遲早都會化成灰燼。等到我們的下一代,大概都是用白話文、西化的「新人用帖」形式吧,既溫馨,又省得咬文嚼字,一不小心還動輒得咎。




 


詹這字,學校教過但不記得是國中還高中了,就算沒記得,望文生義其實也不難瞭解。至於『過於陳腐的文言遺跡』,我倒不認為,除非訂結婚沒在擇日看日翻黃曆的,不然用詹這字,其實僅是忠實反應擇日的過程,也有慎重其事的意涵在內。其實古文字很美的,簡潔明瞭,並沒什麼不好。中國人並非唯一喜歡咬文嚼字的民族,以前的古式英文寫作法現代人也不容易理解,但這其實不過就是文體的演變而已,如果讓古人來看我們的白話文,也許會像我們對現在所謂的注音文一樣斥之以鼻呢。「詹這字…就算沒記得,望文生義其實也不難瞭解」,可是,一般普通人用的國語辭典/字典,也很少點出這一層涵意。可能是您的文字學造詣比一般人好吧。 :) 我的網誌有好幾篇文章都可看出我喜愛優美的文言文,也對目前教育當局輕忽文言文教育的走向不以為然;但,我還是認為「謹詹於」這樣的發語詞,是「過於陳腐的文言遺跡」。我完全同意「中國人並非唯一喜歡咬文嚼字的民族,以前的古式英文寫作法現代人也不容易理解」,但我更看重「文體的演變」力量。現在人,除了來自非常傳統的家庭,否則,有多少比例是會看曆書決定要不要遠行、購車、訂盟、赴約?試想:再過一兩代,沒有人再看曆書擇日,也沒有人再能夠在未經指點的前提下看得懂「詹」這個字還有這一層意思,屆時,「謹詹於」這樣的發語詞,有沒有可能會成為「過於陳腐的文言遺跡」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ppy 喜帖創意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